close



           遙遠天際中散爍的星星也有聲音的話,  
   那它聽起來一定像是Mogwai這樣 
- 英國的NME雜誌

  
       如果說Oasis是我對於搖滾樂的啟蒙導師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Mogwai就是那隻愛麗絲夢搖仙境中的兔子,帶領我跳進了Post-Rock那炫麗而奇幻的新世界。

       只記得2003年時,從BBS上得知有個英國的著名樂團叫做魔怪,要來台北表演,也算是作為剛新建好取代了聖界之後的台北Live House地標-The Wall的開幕典禮。那時候只看到一堆網友們的興奮期待文章,我就很好奇地去買了那時候他們的新專輯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來聽聽看,結果一聽之後馬上就衝了當年11月台北演唱會的入場卷,印象很深的是那時候剛好還在大學期中考,我依然特地從新竹跑回台北當天來回,在排隊時手裡不忘拿著一本厚厚的工程數學,沒記錯的話這也是我的第一次破千元演唱會門票,而且還是一個人自己看的。

    
Happy Songs For Happy People
 
       久久無法從Mogwai現場的震撼中回復,等我終於可以說服自己將Mogwai的歷年來專輯從CD音響中拿出來的時候,這時候我才察覺到,我這輩子應該很難離開Post-Rock了。
       這個來自Scotland的五個年輕人所組成的樂團,在1997年時發行了石破天驚的首張專輯Young Team,正式向世人宣告,進化後的新樂種,後搖滾的時代即將來臨。這張專輯中許多經典作品為之後的後搖滾編曲方式做出了完美的定義,像是總會讓第一次聽的人嚇到的Like Herod,或是傳說中有著後搖滾國歌地位的Mogwai Fear Satan,長篇史詩般的漸近編曲,不斷重複的Quiet-Loud-Quiet橋段,情緒的蘊釀與釋放,都在這張專輯中得到了最佳的詮釋。在十一年後今天,Mogwai選擇了Young Team這張專輯做了重發,除了原先的專輯內容,額外增加了九首曲目,改天必定要找個機會入手,再次體驗一下被核彈頭炸過的滋味。

 
Young Team

       兩年後,Come on Die Young問世,而整體的曲風走向了不同於首張專輯中的奔放,轉向了更為低沉內斂的冷調風格。一氣呵成的Punk Rock和Cody兩首曲目,替整張專輯的概念作了破題的感覺。漂浮而浪漫的美感,閃爍著星光的無盡夜空,貫穿了整張專輯。經典名曲Christmas Steps總是那樣的教人激昂萬分,有幸在2003年的台北現場表演中讓我親臨了這首歌的Live Performance,見識到了Mogwai那無可取代的現場威力。

 
Come on Die Young

       2001年時,令人震撼的消息傳出來,因為,Mogwai終於要開口唱歌了! 沒錯,他們這次是玩真的,不再像之前的專輯中所常用的人聲取樣,而這次他們決定要將自己的歌聲加入在他們的音樂之中。作為第三張正式錄音室專輯Rock Action,這大概是他們那時候所做的重大突破之ㄧ。融合了歌聲的後搖滾到底聽起來如何呢? 我只能說,依然相當的魔怪! 不要以為唱歌就一定要像傳統主流音樂那樣,感覺他們將聲音與音樂的混合比例取得相當微妙,有時候就像是歌聲也是背景樂器的一種,完全的交互作用。當然不是每首曲子都有唱歌,當然還是有You Don't Know Jesus、Sine Wave這類沒有Vocal的曲目,其中包括了很多人最愛的2 Rights Make 1 Wrong,明顯的主旋律不斷重複,心境也跟著旋轉,週遭景物卻不在原地打轉,而像是坐在火車上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一樣,令人目眩而神怡,說到這首歌,大概也是台北現場Live那天唯一沒表演到的遺珠之憾曲目,希望將來有一天有機會能看到現場!!


Rock Ac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stthe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